当前位置: 首页 > 董晓群 > 本市信息 > 遇见“联读”,遇见新天地——记温州市董晓群名师工作室第18次活动

遇见“联读”,遇见新天地——记温州市董晓群名师工作室第18次活动

浏览量:2324|发表日期:2021-05-31|来自:

五月的连绵细雨,在今日暂缓了脚步。瓯海小语人,携一缕浅夏的欣喜奔赴一场奇妙的遇见:“1+X”的遇见故事 。

2021年5月25、26日,瓯海区小学语文“基于问题的联读活动设计研究”24学时专题研讨暨名优教师展示活动在瓯海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两天活动分别指向“课文和作业本选文、课文和课后链接、课文和课文、课文和课外材料”的联读。全区教研组长、区小语“1+2+4”名优教师团队、24学时学员、区语文研修班和董晓群名师工作室学员,及其他骨干教师共400多人参加活动


故事1课文➕作业本”的遇见

25日早上,围绕联读课文和作业本选文主题开展研修。瞿溪第三小学林龙芬老师和三6)班的同学以“复述”为主要学习任务一同走进方帽子店》。林老师抓住略读课文的两个要求,设计简洁大气,通过交流最意想不到的部分和引导学生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带领学生走进故事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复述经验 复述故事这个语文要素的统领下,学生联读了本课作业本中的选文学得有趣,学得丰满   

         接着区外国语学校戴晓静老师执教童年的发现》。戴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课堂妙趣横生以“发现日志”“发现路线图”为任务驱动,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厘清“我”的童年发现再利用小锦囊小组合作学习最有趣的部分,感受文本语言的幽默和童年的乐趣。最后联读课堂作业本选文,再次品味幽默的语将孩子的思考引向深入拓展孩子思维的纵深度     

       最后省教坛新秀温州市籀园小学鲍丹丹老师带来专题讲座《省编<作业本>教学资源开发及有效利用》鲍老师从教材的编写流程和要求说起用大量的例子说明作业设计突出语文要素着重介绍了籀园小学作业本教研组在联读作业本实践经验,提倡让作业本成为:自学载体、检测工具、把握内容、突破难点、优化活动……


半天的活动,聚焦课堂作业本上选文的联读,通过两堂精彩的课专家引领,为我们如何有效使用作业本选文,发展阅读能力,助力优化学习品质提供了典型经验,指明了方向

故事2:“课文➕课后链接”的遇见

5月25日下午,首先是温大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谢晓君老师带来的《黄继光》课例。谢老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并借助作业本提纲整理概括事件的活动展现学习起点定位学习目标再聚焦“语言”与“动作”的描写来体会黄继光视死如归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最后联读钱学森》,进行文本对比使学生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岗位涌现不同英雄人物的形象整节课让课后链接起到了“搭支架、促巩固”的作用,为学生高阶思维的萌发创造条件。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李凯和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李老师采用“我来读”“我来辩”“我来思”三大板块来架构整堂课。采用1.5倍读,0.8倍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读好小古文。通过“你将聪明票投给谁”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何“聪惠”。最后让学生联读《晏子春秋》片段,比较晏子与杨氏之子的智慧应对,感受语言的魅力。李老师诙谐幽默,整节课在巧妙的活动中,带领学生不断体验、发现、生长

     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师叶托老师与我们分享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的实践操作》。叶老师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先做联读的概念阐释,指出对于建立结构化思维,进行发现式学习、延展性学习与精确性学习有着实践意义,是对传统语文课堂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具体操作上她告诉我们如何确定议题选择“x”与设计活动的几个环节x可以有文本同质文本异质文本互补三种形式联读如何达到理想效果进行了进一步指导相信统编教材与“1x”联读融合注定是场奇妙的遇见


故事3:课文课外材料的遇见

5月26日上午,开启的是“课文➕课文”联读研究。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张美月老师带来专题研讨课《宝葫芦的秘密》张老师紧扣语文要素借助“人物档案卡”,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并联结作业本中的表格梳理“宝葫芦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依托情节梯尝试创编故事,感受故事的奇妙体会故事“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的特点,真是智趣相融,智趣共生。最后张老师联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目录、连环画和电影,再次感受童话的有趣,引发阅读整本书的乐趣。

 温州未来小学教育集团的吴雪萍老师带来课例《威尼斯小艇》。吴老师在学生梳理内容后,聚焦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通过作业本任务驱动、朗读、对比课后阅读等方式学习动静描写的方法并联读了《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课文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语句,最后联读《去旅游》,让学生发现文本写法的异同。整堂课,多次创设联读活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学有所获。      

  最后,温州市名师吴秀娟老师为我们带来《立足教材,联出阅读教学新天地》。吴老师从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开启今天的分享“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三个角度进行具体的阐述。她立足单元意识、学段意识、活动意识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诠释四种“X”联读(联读阅读联结、联读旧文、联读已知经验、联读相关主题的新旧)的理念,告诉我们“联读”改变阅读碎片化,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从一节课到一门课,打通新知和旧知的联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束缚,打开生活和教学的新天地。聆听吴老师的讲座,真是大开眼界,对联读又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故事4:“课文课文+作业本”的遇见

5月26日下午,董晓群名师工作室学员,瓯海区外国语学校陈爱双老师带来《方帽子店》。陈老师则是通过圈画关键词、补充故事情节等多种方式,利用微课联读以往学过的课文,回忆复习复述的方法,帮助复述最后安排联读《老鼠买鱼》,迁移方法巩固运用小妙招进行复述“最意想不到”部分。整堂课的复述,先易后难“扶”到“放”张弛有度学生始终兴致盎然         

第二节课,董晓群名师工作室学员胡月老师,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挑山工》。首先从单元要素入手回顾单元目录中几篇课文的特点助作业本梳理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与游人有什么不同”接着通过多形式读、表格梳理、关键词句品析、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聚焦挑山工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让学生理解“话中之意”,咀嚼“言外之理”,揣摩“表达之法,对“挑山工精神”有更深远、更广泛的理解。最后,胡老师对比联读《外婆的手》,让阅读方法迁移运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董晓群名师工作室学员,黄晓丹老师颠覆以往的课堂形式,师生互换角色,联读学过的文言文,复习方法,创设“新锐教师—骨干教师—精英教师”情境通过“我有疑”“我答疑”采用“独立备课集体备课课堂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探究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学生备课探究杨氏子“甚聪慧”的表现,更是达到了课堂的高潮,小老师们畅所欲言,感受杨氏子的聪慧、有礼貌的形象,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联读文言文《晏子使楚》环节,小老师们抓住语言,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精妙语言,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省时省力。整堂课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最后,工作室导师、省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研员董晓群老师对两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她说:老师们呈现了节节风格各异的课堂从“1”出发联读“x既是对“1”的延伸也会对“1”的坚守彰显了老师们的教学魅力和教学风采

她认为“联读”活动,可以撬动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少读书,不会读书”的弊端,能刷新学生的学习模式,促进高级思维的发展。“联读”的介入,倒逼老师精选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变革,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努力研究的方向,是区域大力推进的变革项目。在联读中,要注意不能唯联读而联读,要准确解读“1”和“X”之间的联结点,根据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学情等选择恰当的联读主题,设计整合有效的联读活动。

两天,9堂名优教师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4位专家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解决了一线老师们“联读”教学实践中对“联读材料选择、联读主题确立、联读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并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各校校本研修提供了可贵的样本特别是对区域推进“联读活动”项目,助力课堂变革,开创了新局面

 

撰稿胡颖颖、郑丰、章秀平、郑慧婷等

摄影:王一妃 朱丽婷 王慧 张乐胭